一片葉子的產業鏈故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0多年前,這片葉子,尚在海拔800余米山野之中的一株古樹之上,野生野長,無人問津。1980年,葉子隨古樹被科研人員發現,并“請”下山。然后,在試驗基地扦插繁育,再種植擴面、品牌推廣、產業轉型……40多年間,這片葉子實現了從無牌、創牌到名牌的蝶變,走完了其他葉子用上百年才能走完的路程。這片葉子名安吉白茶。
立足于茶葉,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著力構建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三茶”統籌和三產融合的現代茶業體系,演繹出一段精彩的產業鏈發展故事。讀懂這個故事,對我們的“強鏈補鏈延鏈”,無論是農業還是工業,都當不無裨益。
產業品質決定產業發展的長久性,只有在做好自身品質把關之后才能保障產業的持續運作,這也是“強鏈”的固有之義。對于農產品來說,品質把關的第一步,當然是標準化。安吉制定了標準化茶葉生產技術規程,并組織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把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普及到人、到戶、到園,獲評全國首批“全國茶葉標準化示范縣”,為安吉白茶產業打下堅實的基礎。近年來,安吉則是扎實推動安吉白茶數字化改革,建設完成白茶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通過布設物聯網設施,用數據支撐茶園管理和茶葉品控,形成了全鏈條安吉白茶數據庫,建立了全產業鏈可追溯管理閉環。
產業化發展,農業生產小規模經營與農產品大品牌建設之間的矛盾突出。破解難題“補鏈”,安吉創新使用了“雙商標”管理,即“安吉白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加“企業自主商標”,形成了“母商標”加“子商標”的管理模式。“母商標”用來樹立品牌形象,“子商標”則用來明確生產者職責。對于那些沒有獨立品牌的中小茶農,則通過組織引導他們加入專業合作社,統一使用合作社商標,合作社對每個社員茶園進行分區編號管理。有數據,至2019年,安吉全縣茶企業已注冊茶類商標409件,并擁有馳名商標2件,浙江省著名商標7件,湖州市著名商標28件,國際注冊商標35件。
更精彩的故事,則是安吉白茶的產業“延鏈”。
第一個“延鏈”在茶產品本身。一方面,安吉白茶是在特定的氣候溫度條件下才出現變異白化的,采摘期很短,就20來天時間。那些過了白化期又返璞歸真為青青綠葉的白茶原料,有安吉千道灣白茶有限公司,研發出“吉祥紅”紅茶;有安吉金甘白茶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浙江大學茶學系,用后發酵工藝制成黑茶,命名為“安吉金花白茶”。這些產品延伸,都為原本只采一季春茶的安吉白茶打造出一條全新的發展路徑。另一方面,茶葉生產過程中會產生20%左右低檔茶和副產品,這部分產品常常因為沒有直接的市場出路而被白白浪費。目前,安吉茶企已經開發出包括白茶含片、白茶飲料、白茶酒、茶菌菇、抹茶、茶粉,甚至還有白茶盆景……在安吉,茶葉的衍生產品,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安吉人做不到的。
第二個“延鏈”是產業融合。依托安吉白茶區域公共品牌原產地的特色資源,有與農業旅游結合,帳篷客酒店、CASA項目等落戶溪龍萬畝白茶園,游客不斷,茶葉的銷量也隨之增多;有與住宿餐飲結合,茶農們開起了“茶家樂”,推出了依托白茶為配料烹制的“白茶膳”,茶食、茶菜、茶點、茶湯,琳瑯滿目的菜肴中,多數菜與茶有關,受到許多外來客人的喜愛;還有與影視文化結合,宋茗茶博園在建好1200畝生態茶園基礎上,打造茶影視基地,《如意》《俠客行》劇組先后來到茶博園拍攝,大批游客慕名而來,開創了安吉白茶旅游的新時代。目前,宋茗茶博園已成為安吉白茶一二三產業融合試點項目,園內包含千畝白茶精品園、茶康養度假酒店、茶文化影視基地、安吉白茶博物館、茶葉品種資源庫等,在白茶生產之外,還有科技研發、茶技術推廣、茶品牌展示、茶文化傳播等綜合功能。
第三個“延鏈”則是茶文化演繹。2022年11月29日,安吉白茶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再一次讓安吉白茶名聲大噪。值得我們特別關注并學習的是,入選名錄的正式稱謂是——《“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安吉白茶)》。你品,且細品。也就在這一年,以安吉白茶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綠水青山旅居安吉”非遺旅游線路成功入選首批浙江非遺主題旅游線路。同年12月,安吉縣“宋韻白茶”傳統工藝工作站成功創建,并入選浙江省傳統工藝工作站創建名單。有新聞報道如是表述,“近年來,安吉宋茗白茶與國內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和職業農民培訓機構合作,開展安吉白茶技藝培訓,提高白茶工藝水平;同時大力推廣‘金山上的樹葉’茶旅專線,積極研發針對中小學生的茶藝茶禮、宋韻點茶、老茶餅制作等寓教于樂的研學系列課程,主動參與白茶產業發展論壇、茶科技論壇、茶藝表演和品茶沙龍等不同類型的交流互動活動。”這樣,我們就能理解新聞中相關人士的一段話:“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加大投入,加速產業鏈閉環,真正實現從‘賣茶葉’到‘賣風景、賣創意、賣文化’的轉變。”
還有第四個“延鏈”——鄉村振興。2022年3月,安吉縣溪龍鄉茶旅融合綜合體“白茶原”,經過3年的規劃建設,其先行區正式對外開放。這是一個依托安吉白茶全產業鏈,結合現代農業、教育、康養、旅游等四大產業進行打造,總投資額達60億元的全新項目。資料顯示,“白茶原”的使命,不僅承擔著溪龍鄉未來經濟產業升級的重任,更要為中國未來的美好鄉村創造一種可能性,成為中國式的理想鄉村。其對溪龍鄉全域進行整體全方位規劃,圍繞“魅力茶鎮”“活力茶鄉”“創意茶谷”“浪漫水鄉”四大板塊,著力鄉村生態、產業振興和美好生活,通過生態產業升級,實現可持續綠色發展;通過設立創意設計產業,為年輕人提供集聚創意平臺,推動茶文化的年輕化、時尚化;通過引進先進的醫療和教育資源,進一步促進城鄉融合。簡單一句話,為鄉村的迭代演化創造支撐點。
農業產品,幾乎各地都有各自特產;鄉土資源,同樣各地亦有自己一片天。但看安吉,他們的“茶”,卻已然超越了“茶”的故事了。(華翔)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Maison Margiela x Pendleton融合多種設計語言 Diptyque帶來夏日光影 | 是日美好事物
MaisonMargielaxPendleton融合多種設計語言MaisonMargielaxPend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