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產業鏈向陜西鄉村延伸 美了村富了民
中國旅游報記者 任 麗
(相關資料圖)
在陜西,山野田地間的廣大鄉村,勾勒出“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鄉村風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的鄉土人情……一個個好山好水、內外兼修的和美鄉村,正在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詩和遠方”。
近日,陜西省召開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現場推介會。會議要求,要推動重點產業鏈向鄉村延伸,以農文旅融合發展為導向,堅持以農為本、聯農帶農、助農增收,創新打造特色鄉村文化旅游品牌。“大力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培育一批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的鄉村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游客選擇鄉村旅游、體驗鄉村旅游,讓鄉村旅游成為陜西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最重要的支撐。”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高陽如是說。
在藍田縣蕎麥嶺,小游客們學習在石頭上畫畫 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 供圖
民俗風情新看點
截至今年6月,陜西省已成功創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6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46個,省級旅游特色名鎮160個、鄉村旅游示范村257個,建成中國美麗休閑鄉村56個、研學實踐教育基地212個、國家傳統村落179個。據統計,上半年,陜西省在建鄉村旅游項目24個,完成投資8.6億元,鄉村旅游基礎進一步鞏固。
鄉村旅游是一場精神原鄉之旅,除鄉村民風淳樸外,各地獨特的資源稟賦,也孕育出各有特色的民俗風情。記者了解到,以咸陽袁家村為代表的關中民俗文化、以漢中青木川為代表的古鎮古村文化、以西安白鹿原影視城為代表的藍田白鹿原文化、以榆林佳縣赤牛坬為代表的陜北非遺、以銅川照金為代表的紅色文化等讓陜西鄉村旅游的內涵豐富多彩。
時值暑期,西安市鄠邑區的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蔡家坡村,因為連續舉辦“關中忙罷藝術節”,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來。只見蔡家坡村村口,磚雕的“關中忙罷藝術節”幾個大字十分醒目。沿著8號公路一直往前走,路兩旁的民房墻面上,各色繪畫涂鴉給整個村子“涂”上了濃濃的藝術氛圍,不時有游客駐足拍照。
村民丁嬌嬌告訴記者,“關中忙罷藝術節”由“忙罷古會”而來,“忙罷”即農忙結束,關中農村每年夏忙之后,全村都會定一個日子,統一招待親戚吃酒席、慶豐收。“忙罷古會”在關中地區的重要性及隆重程度絲毫不亞于春節。
以麥田為靈感、以青山為背景,如今,藝術節這場舉辦了5年的鄉間盛會,以文藝賦能鄉村,使蔡家坡村搖身一變成為藝術氣息濃厚的“鄉創空間”,吸引了大批的“鄉創客”,打造了由藝術家“創客”主導的美術館、雕塑館、版畫工坊等一批文化藝術類創業項目。創業項目與“民宿+餐飲+有機農產品+忙罷衍生品”等鄉村藝術游產品相融合,帶動了人文旅游、鄉村休閑、民宿餐飲等融合發展,形成新的消費場景。
綠色生態新樣板
在陜南,安康市堅持“旅游+”“+旅游”雙向發力,將鄉村旅游嵌入綠色旅游產業,推進鄉村旅游“景區化、田園化、休閑化、體驗化、特色化”發展,加快構建豐富的鄉村旅游產品體系,壯大鄉村“美麗經濟”,打響“秦巴明珠·幸福安康”品牌。
“上半年,全市鄉村旅游累計接待游客1214.7萬人次,同比增長41.28%,實現綜合收入58.53億元,同比增長36.99%。”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廣電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寧陜蒿溝、石泉后柳、嵐皋四季等7條鄉村旅居度假帶,馬盤山、本草溪谷森林康養基地、石泉竹間堂、寧陜守拙園、紫陽花婆婆等精品民宿集群,“四季安康”生態農莊、休閑采摘、農事體驗、露營、鄉村酒店等業態,共同構建鄉村“慢生活、慢旅游、慢度假”。
漢中市留壩縣火燒店鎮“面巴蜀而背秦川”,境內群山環繞、植被繁茂、生態優美、氣候宜人,有“秦嶺最美小鎮”之美譽。因鄉村旅游發展成效顯著,被評為“陜西省旅游特色名鎮”“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
火燒店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全鎮始終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鎮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突破口,錨定旅游“一業突破”發展,以秦嶺生態美學為主題的旅游產品日益豐富完善。目前,建成漢中首家民宿——云溪·阿凌客棧,實現了留壩民宿“零”的突破;引進知名民宿品牌“飛蔦集”入駐,“空山九貼”成為全縣客單價最高的民宿產品;投資2000萬元的秦嶺鄉村酒店建成投用,引進嗨King野奢帳篷營地,旅游服務業態更加豐富和完善。火燒店鎮推進“以村民為主體的鄉村建設”,全鎮參與鄉村旅游的農戶超過總戶數的60%,旅游產業帶動群眾增收明顯。
今年以來,火燒店鎮已接待游客21.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200余萬元,旅游從業者435人,人均增收9500余元。
創新共享新經濟
數據顯示,去年,陜西省鄉村旅游惠及農戶48萬戶,惠及農村人口233.48萬人,帶動農村人口就業140.39萬人,受益農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約2萬元,高于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關中印象體驗地”袁家村是陜西發展鄉村旅游的典型。袁家村把關中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轉化為旅游資源,通過全民股份制的方式發展旅游,讓全村62戶、286名村民受益。一座村莊就此轉身,不只在陜西,亦成為全國鄉村旅游之典范。
袁家村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發展鄉村旅游,袁家村年游客接待量達660萬人次,旅游年綜合收入超過10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15萬元以上,吸納創業就業3000多人,帶動周邊萬余農民增收,探索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子。“怎么留住人?”袁家村升級做鄉村度假,打造民宿和精品客棧,發展酒吧街、藝術街、時尚街、主題街。現如今袁家村共有客棧近百家,可以同時容納3000多人住宿,實現了“陽光下的袁家村”向“月光下的袁家村”的轉變。
值得關注的是,2015年,袁家村開始從量變向質變提升,不僅通過提升業態增加游客的參與和體驗感,還開始實施“走出去戰略”,即“進城、出省”,目前,已在西安開設了18家“袁家村城市體驗店”,都是合作社形式,讓農民直接或間接跟著袁家村受益。此外,用袁家村的經驗和思路,在青海、山西、河南、海南、江蘇建成了5個外省項目,通過推廣“袁家村模式”助推當地鄉村振興。
“每年,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都會安排不少于1000萬元的省級旅游專項經費,重點獎補整村推進鄉村旅游的基礎設施項目,引導全省鄉村旅游走出了一條科學規劃、保護優先、健康有序、品質發展的路子。”高陽介紹,鄉村旅游產業鏈是陜西省委、省政府確定的8條文化旅游重點產業鏈之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不僅是實現陜西打造萬億級文旅產業目標的重要基礎,也是推動鄉村振興、美化鄉村面貌、促進富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來源:中國旅游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