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運營商加強隱私計算生態合作的思考與建議
隱私計算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資料圖】
政策和需求的雙輪驅動隱私計算產業市場規模快速增長。近年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如《關于促進數據安全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網絡安全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支持隱私計算產業發展,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被提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金融機構、電信運營商等數據密集型的數據源提供者,均有較強的需求實現數據要素的價值能夠安全變現。金融、通信、政務、醫療、互聯網、能源領域隱私計算需求分別占比53%、17%、13%、9%、5%、3%。據預測,中國隱私計算產業市場規模將在2025年達到145.5億元。
圖1 中國隱私計算產業市場規模(數據來源:艾瑞咨詢)
目前國內隱私計算產業處于基礎設施建設期,產業生態初步形成。目前國內隱私計算產業處于基礎設施建設期,尤其是隱私計算平臺建設發展較快,根據2019-2022年政府公開招標項目整理統計,金融、通信、政務、醫療等行業均已進行隱私計算平臺招標和建設,其中金融行業招標數量占比最高,超過全部招標數的一半,主要包含銀行、金融科技、保險、證券等;通信行業主要包含運營商,招標數量占比將近五分之一。國內目前隱私計算的生態處于產業鏈各方正在尋求技術體系和應用體系協同的階段。一是隱私計算核心技術與平臺之間需要研發協同與生態合作。二是隱私計算技術和產品處于試點應用階段,隱私計算應用的規模化推廣,需要“產學研用”加強隱私計算生態合作。
電信運營商隱私計算生態合作現狀
電信運營商目前主要基于自身的數據資源和能力與隱私計算廠商進行數據安全共享的合作,同時開始探索對于隱私計算技術的共同研究。近年來電信運營商與隱私計算廠商進行了數據安全共享合作方面的合作,將用戶數據進行加密處理后共享給合作伙伴,同時隱私計算廠商利用用戶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為電信運營商提供更具個性化的服務。電信運營商與隱私計算廠商合作開始探索對于隱私計算技術的共同研究。比如中國移動與亞信、富數、洞見等合作伙伴共同推進算法協議安全技術等隱私計算關鍵技術研究。
電信運營商目前在探索與隱私計算廠商在平臺方面的生態合作。電信運營商與隱私計算廠商的平臺生態合作主要是通過構建安全可靠的數據處理平臺,促進數據共享與價值挖掘,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協同,比如中國移動與洞見科技、螞蟻集團針對開放算法協議互聯進行了生態合作探索,建成了全國集中化“1+X“開放隱私計算平臺。中國電信與沖量在線合作引入“數信鏈網”隱私計算平臺,通過該平臺,中國電信對內實現數據確權跟蹤、對外實現數據共享交易,并搭建智算中心的AI隱私計算開放平臺。
表1 電信運營商隱私計算生態合作概要
電信運營商隱私計算生態合作存在的問題
1. 跨行業應用場景拓展的生態合作較少:電信運營商目前對于隱私計算跨行業應用場景拓展的生態合作較少,跨行業的落地應用推進較慢
目前電信運營商隱私計算的跨行業應用場景較少,難以支撐和推動隱私計算產品和應用的大規模推廣,跨行業的落地應用推進較慢。其中的原因是電信運營商與隱私計算廠商之間缺少生態合作以解決跨行業應用場景標準的統一、從算法實現與安全性、應用場景支持能力、易用性等方面來制定標準規范。目前電信運營商與其他行業企業、機構之間通過隱私計算的數據共享和合作目前主要應用于電信反詐、精確營銷、金融風控等。
表2 電信運營商隱私計算應用拓展概要
2. 核心技術研發與平臺互通的生態合作較少:電信運營商與隱私計算產業鏈缺少隱私計算核心技術研發與平臺互通的生態合作
電信運營商與隱私計算頭部企業包括螞蟻集團、微眾銀行、華控清交等的核心技術路線之間存在差異,不同技術提供者在平臺技術設計和應用管理的設計各不相同,算法也復雜多樣,一是在核心算法的設計階段,定義數據計算的邏輯、數據交互的流程存在差距。二是支撐算法運行的差異,平臺技術服務廠商結合自身技術積累和場景應用而實現的,除了技術產品設計本身的復雜性之外,頭部企業平臺技術提供者們對于核心技術研發協同驅動力不足,平臺相互適應和平臺互通的商業合作模式不成熟對平臺互聯互通產生了障礙,導致電信運營商與隱私計算頭部企業在技術研發與隱私計算平臺互通的合作難度較高。
加強隱私計算生態合作的建議
1. 建議電信運營商與產業生態伙伴探索合作新場景,促進隱私計算應用落地
利用資源優勢賦能行業客戶,促進應用落地。電信運營商要借助云、網絡、數據、算力等資源優勢,通過賦能行業客戶,完成隱私計算場景落地應用。以金融行業為例,建議電信運營商與銀行機構合作,部署“區塊鏈+隱私計算”的融合技術,區塊鏈平臺負責管理控制流,隱私計算保證“數據可用不可見”,實現數據的安全計算流通,探索應用場景包括聯合反詐、銀行信貸風控、黑灰名單查詢、精準阻詐等。
與云網能力和場景應用能力深度結合,拓展隱私計算應用場景。建議電信運營商與產業生態合作伙伴的底層平臺、云網能力、場景應用能力深度結合,通過軟硬件優化加速提升隱私計算可用性,促進隱私計算與同態加密、差分隱私等多種技術互相融合,推動隱私計算行業生態的融合發展。充分發揮電信運營商云網能力與數據優勢,隱私計算與云計算進行協同,在支持云端數據存儲、處理的同時加強任務過程中的安全與隱私控制;同時隱私計算與人工智能協同,推進數據智能的應用和發展。
2. 建議電信運營商與隱私廠商一起探索有效的商業合作模式,促進隱私計算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和核心技術研發的合作
隱私計算平臺之間的互通的關鍵在于技術創新和商業合作模式創新兩方面。技術方面,除了統一的標準化和檢測認證體系,需要中間件進行互通創新以及對不同算法互通上的差異化進行解析,在確保雙方產品既有架構不變的前提下創新性采用輕量化中間件模式。商業合作模式方面,首先合作雙方通過要合作的業務或應用來促進平臺之間對于特定應用的互通,然后電信運營商需要與合作方針對隱私計算平臺互聯互通建立有效的商業合作模式包括平臺互通的激勵機制、利益分配機制和安全保證機制,實現跨平臺數據融通。平臺互通的激勵和分配機制可以通過平臺之間對于合作業務或應用的互通產生的業務收入協商利益分配比例。
電信運營商在業務初期可采取加入行業聯盟的方式,盡快參與產業鏈的隱私計算核心技術研發,切實構建隱私計算的核心技術能力。中國信通院牽頭成立的“隱私計算聯盟”是業務初期可以快速融入生態的合作方式,目前電信運營商都已加入該聯盟,接下來電信運營商要通過聯盟與產業生態合作伙伴聚焦隱私計算核心技術研究、行業應用落地、標準建設等多個方面進行實質性有效的合作,通過隱私計算產學研合作,切實提升隱私計算核心技術能力,提升隱私計算的研發設計和生產服務水平,推動隱私計算的應用場景拓展,推進隱私計算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提升電信運營商在隱私計算產業生態中的影響力與競爭力。
本文作者
占安居
一級分析師
碩士研究生,副研究員。有25年電信工作經歷,長期從事行業研究、市場研究、產業生態研究等工作。
趙明明
二級分析師
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工業互聯網、產業數字化等相關研究。
馬戰凱
一級分析師
復旦大學MBA,有33年電信工作經歷,近年來專注人工智能、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數字產業研究工作。
編輯制作
多媒體服務設計團隊
制圖:李銀鑫 | 編輯:王凱雯
審校:董智明、劉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