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大學生45小時登頂5396米雪蓮峰!他還是藍天救援隊員
今年暑假,長沙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大二學生林天爍發了一條朋友圈。視頻中,他站在一處陡峭的碎石山頂上迎著山風展開了五星紅旗,遠處是壯麗的雪山、身邊是氤氳的云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林天爍和隊友一起,用45小時成功登頂海拔5396m的玉龍雪山雪蓮峰。據悉,他不僅是一名大學生、登山愛好者,還是長沙市岳麓藍天救援隊的成員。
登山愛好者決定攀登高峰
林天爍平時是一名戶外運動愛好者,高中畢業后結識了幾位同樣喜歡戶外運動的朋友,一起結伴在老家福建的山中徒步。他在積累了一些爬山經驗的同時,也發現了自己存在體力和專業技巧上的短板。
為了進行專業訓練,他在學校學習了攀巖課,向體育學院的韋四海老師學習繩索技巧,通過參與培訓,獲得了二級社會體育攀巖項目的指導員資格;他還自學了急救醫學、無線電操作、繩索使用等知識并獲得了相關證書;為了提高身體素質,他每3天進行4到5個小時的負重訓練,從10斤慢慢增加到20斤;他還購置了一批專業級沖鋒衣、沖鋒褲、安全帶、動力繩、行走鎬等登山裝備并熟悉它們的使用技巧……
為了攀登高峰,他做了充足的準備。做好路線規劃、密切關注出發日的天氣情況后,林天爍和3名隊友一起向雪山出發。
登頂:不是我們征服了大自然,是大自然給了我們機會
雪蓮峰是5000米級入門級別的山峰,夏季無積雪攀登難度適中,林天爍一行出發日未來幾天天氣良好。
他們先經過玉龍雪山景區牦牛坪,穿過原始冷杉森林、雪山小屋后,沿著山脊一路向上,雖然冰川路線不多,但巖石風化程度比較大。“我們要從這爬到云層上面去。”乘纜車直接到達牦牛坪,這時已是下午2點。牦牛坪上面是一片開闊的大草甸和原始冷杉森林,路上偶有積雪,踩上去嘎吱作響。“這一段路路況較好,坡度不陡,爬起來相對輕松。”
但很快,他們就遇到了挑戰。
第2天,隨著海拔漸漸提升,高大的冷杉變成了低矮的灌木,陡坡明顯增多,大部分在30-50度。積雪夾雜著大量碎石,云霧被風一陣陣地壓過來影響視線。更糟糕的是一位隊友高原反應加重,行走困難并且嚴重頭疼。出于安全考慮,下午4點,林天爍一行人下撤到海拔4000m處扎營。
第3天凌晨2點,安頓好因高反應無法繼續前行的隊友蔣振之后,林天爍和另外兩名隊友繼續沖頂。
越往上越陡峭,山風也越大。有的地方一腳踩上去就會滑落大片碎石,這些松散的碎石耗費了林天爍大量的體力,再加上高原反應,他幾乎是往上兩步就要向下滑一步。
距離山頂還有大約3公里,已進入最后沖頂階段。由于缺氧、嚴寒和力竭,林天爍每邁一步都深覺艱難,大腦已經一片空白。“有的地方一不踩穩就有可能滑墜。”
依靠登山鎬的支撐,他一步一步向上爬。“加油加油!不要東晃西倒,沒幾步了!”前面的隊友不停地鼓勵著。
終于,在歷時45小時后,林天爍和賈治邦、羅亣圣一起,成功登頂了海拔5396m的雪蓮峰。他說:“登頂成功并不意味著我們征服了大自然,因為是大自然給了我們機會。我們要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另一個身份:藍天救援隊成員
剛從雪山回來,林天爍轉頭就投入到長沙岳麓藍天救援隊的志愿服務中。“我進入學校后,會參加一些志愿服務活動。”受到身邊的老師和同學們的影響,林天爍去年6月加入了藍天救援隊。
今年暑假,林天爍正式穿上藍色隊服。他基本上每天都會參與專業訓練,不但要鍛練體能,還要學急救知識、會繩索技巧、懂破拆器材、能水上救生……在掌握了專業救援知識后,他參與了尋找失蹤老人、下水打撈遺體等大小6次任務。
“印象最深的是參與搜救一位因腦萎縮引發間歇性精神病的老奶奶。”長沙縣黃興鎮73歲的羅娭毑失蹤,老人身上沒有手機,在沒有衣物、沒有食物的情況下,獨自一人在野外呆了兩天兩夜,直到等來救援,這讓林天爍找到了救援隊的意義。
據悉,林天爍接下來的規劃是考研,并且在時間不沖突的前提下繼續爬雪山。“爬雪山和學習有共同之處,都是不斷攀登的過程,需要耐得住性子、經得住考驗,一步一個腳印。”
瀟湘晨報記者駱一歌 通訊員李瀟玲 何思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裝甲核心6:境界天火》制作人訪談:邁出全新一步"/> 主站 商城 論壇 自運營 登錄 注冊 《裝甲核心6:境界天火》制作人訪談:邁出系列的全新一步 太...
《裝甲核心6:境界天火》制作人訪談:邁出系列的全新一步太空熊20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