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淮安出臺產業鏈“產改”實施方案
(資料圖片)
中工網訊 為扎實推進全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推動改革全面擴面提質增效,日前,新時代淮安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聯席會議辦公室印發《淮安產業鏈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提出,自2023年起,每年優選2-3家基礎好、發展空間較大的產業鏈重點打造。到2025年實現全市重點產業鏈全覆蓋,通過鏈上企業的深度融合,推進產業鏈產改提檔升級、擴面提質。
據了解,江蘇省淮安市總工會前期在部分縣區開展產業鏈產改工作試點,結合全市產業鏈發展狀況,出臺《實施方案》,對產業鏈產改工作進行提升規范,明確建強組織架構、建立工作體系、建立工作制度的具體要求,旨在培育淮安“333”主導產業體系,做強“7+3”先進制造業集群,全面推進產業鏈產改工作。
在建強組織架構方面,強調建強產業鏈黨組織的同時,建強產業鏈工會聯合會和產業鏈產改指導站。在產業鏈工會聯合會中,以工會融合促產業融合、帶產業鏈增值,為產業鏈資源整合提供契機,促進企業間的相互聯系,形成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同時,要求每條產業鏈建立1個產業鏈產改指導站,配備指導員、聯絡員、觀察員、信息員,協助產改辦研究制定轄區產改工作、指導產業鏈做好產改實施方案,定期就發現的問題進行會商會辦,分析原因,提出對策等。
在建立工作體系方面,要求建立產業工人思想教育引領、技能提升、科技創新、集體協商“四個”工作體系。在產業工人技能提升體系方面,要求探索構建產業鏈企業“培訓、練兵、競賽、晉級”一體化機制,激勵產業工人提升本領、建功立業。如:推動普遍開展工匠人才培育選樹、名師帶徒、師徒結對等活動,引導帶動產業鏈企業自主開展技能評價、制定發布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技術標準,打通產業工人發展通道;在產業工人科技創新體系中,要求充分發揮大型企業辦學特色和優勢,以產業鏈為依托,選擇具備一定基礎的鏈主企業為籌建基地建設產業工匠學院,聘請各類導師專家入駐工匠學院組織開展研討、交流、服務等活動,為產業創新發展造就更多工匠人才。針對產業鏈上下游和企業性質相近等特點,建立職工(勞模、技師)創新工作室聯盟等方式,激發產業工人創新創效熱情;在產業工人集體協商體系中,要求把集體協商與產業鏈產改有效融合,就行業工資標準、勞動定額、工時工價、獎金福利、榮譽激勵等進行集體協商,推廣職工技術創新專項集體合同、“能級工資”集體協商等推動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
在建立工作制度方面,要求建立協調會商、重點聯系、活動輪值、考核評估“四項”工作制度。其中,在協調會商中,市級建立產業鏈產改協調會商制度,定期召開例會和專題會議,會辦鏈上企業、一線職工意見建議,協同推進全市產業鏈產改工作。在考核評估制度中,要求探索實行改革工作任務清單制、項目化推進。依托產改指導站,對產業鏈產改進行考核評估。產業鏈黨委應當將產業鏈產改工作作為產業鏈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產業鏈年度工作考核體系。
與此同時,《實施方案》還要求,各地各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服務指導、宣傳引導、隊伍建設,形成齊抓共管工作合力,全力推動產業鏈產改工作走深走實、落地見效。
(江蘇工人報?盧克余 張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