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巨頭又拿下了一個IPO
順豐赴港二次上市傳言成真!
(資料圖)
8月初,順豐控股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推進國際化戰略,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提升國際品牌形象,提高綜合競爭力,順豐控股計劃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股票并申請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掛牌上市。
在發行規模上,公告顯示,本次發行的H股股數不超過本次發行后公司總股本的10%(超額配售權行使前),并授予整體協調人不超過前述發行的H股股數15%的超額配售權。
另根據公告,順豐本次赴港二次上市,有望在18個月內完成。
作為中國最大的快遞物流服務商,順豐于2017年在A股借殼上市,目前是中國市值最高的上市快遞公司,創始人王衛也是中國民營快遞業首富。截止2023年8月10收盤,順豐A股總市值為2393.26億。
如果順豐此次赴港上市成功,順豐將成為中國快遞行業首家“A+H”的上市公司。
其實早在2020年,便有傳言順豐要赴港二次上市,募資50億美元,但當時順豐很快便澄清未制訂在港交所上市的計劃。今年5月,也有媒體報道,順豐了選定高盛、摩根大通和華泰證券等機構安排赴港上市事宜,計劃籌資30億美元,但沒有被順豐證實。
今年7月8日,順豐發布了提示性的公告,稱成公司正在對香港資本市場股權融資進行研究咨詢、探討論證等前期工作,證實計劃赴港上市。
由此可見,順豐計劃赴港上市或許早有準備,面對競爭高度激烈的快遞市場,順豐可能只有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才能守住自己“快遞王”的位置。
01王衛和他的快遞帝國王衛1970年出生在上海,他的父親是空軍俄語翻譯,母親是一位大學老師。王衛7歲那年,與家人一起從上海移居到了香港,但在香港的日子并不是那么好過。雖然王衛的父母在內地都是知識分子,但是他們的學歷在香港卻不被認可,只能打工謀生,王衛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他從小就有十分強烈的出人頭地的愿望。
高中畢業后的王衛,因為成績一般,沒有選擇繼續升學,他來到了遠房叔叔在順德開的一家服裝印染廠上班,一做就是幾年。
他在順德印染廠上班期間,發現要把樣品寄到香港給客戶十分困難,時間非常長,他也嘗試過去碼頭求人把樣品帶到香港。普通人可能會抱怨這項工作的難處,但王衛卻看到了商機。當時很多香港人在廣東設廠,粵港兩地郵寄的需求很大,王衛心想為何不開個快遞公司呢。他拿著自己積攢的4萬元以及妻子的獎學金,又像父親借了3萬,和幾個小伙伴一起在順德成立了順豐速運,當時的公司初創團隊只有6個人,他同時在香港砵蘭街開了一家只有幾十平的店面,算是順豐當時在香港的分部,用于和廣東來往快件。
順豐創業初期也同樣艱難,這段時間也是王衛最忙碌的時期,他每天住在店里,凌晨起來干活,取貨、裝貨、送貨,這些他都親力親為,可以說他是順豐的一號快遞員,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但王衛卻特別有干勁,他知道自己正在做一個前途無限的行業,有的時候加班一夜他也總能充滿動力的咬牙堅持。
除了王衛,其他人也是同樣拼,有的員工磨破了十幾個背包和拉桿箱,有的員工翻爛了幾十張地圖,還有的員工,因為著急送貨出了車禍,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把順豐做大,抓住商機,迅速占領市場。
在市場需求極其旺盛的情況下,再加上王衛的努力經營,順豐速運的生意十分火爆,成立的第一年,順豐速運的的凈利潤就高達700萬。24歲的王衛也因此賺到了第一桶金。
別人看到順豐生意火爆,就開始模仿,王衛面對這些市場新進入者,與它們打起了價格戰和效率戰。
其他快遞公司如果收費是一百塊錢,“順豐”就只收七十。其他快遞公司兩天才能送達,順豐一天就能送達。
價格的優勢以及高效率,讓順豐市場不斷擴大,業務量持續攀升。由于業務量太大,王衛決定發展加盟商,擴大業務量,實現規模效益。
不過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順豐的發展出現了接二連三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來自加盟商。
這些加盟商可以說是各自為政,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他們只是用了順豐的品牌。在面對各地投訴不斷加劇的情況下,王衛感覺到了順豐的危機。
2022年,王衛把順豐的加盟商全部砍掉,改成了直營模式。雖然效率高了,投訴少了,但是這樣一來成本也搞了。沒辦法,為了公司能正常運營下去,順豐只好提價,雖然這樣做是有風險的,但事實證明王衛這次又贏了,人們寧可多花點錢,也希望自己郵寄或接收的物品能安全快速的到達。
2003年是順豐命運齒輪開始高速轉動的元年,這一年馬云創立了淘寶,人們也開始接觸網購,業務量爆發式增長,中國快遞物流產業的春天來了。王衛看準了時機,他決定讓順豐在行業內率先采用包機的方式來保障快遞運輸。2009年,順豐航空正式成立,成為國內首家民營快遞航空公司。
2006年時,順豐在國內已經擁有了2個分撥中心、52個中轉場,擁有2000多臺干線中轉車輛以及 1100多個營業網點,建立起了非常龐大的物流體系,一個快遞物流帝國已現雛形。
2010年時,順豐凈利潤已高到130億元,僅次于中國郵政,在民營快遞行業已是NO1。等到2017年A股上市,順豐的高光時刻到來,一個真正的快遞物流帝國已然建立。
但是順豐近兩年的業績波動,卻引發了業界對順豐經營策略的擔憂。
02業績波動順豐經營有問題嗎?兩年前,當順豐公布2021年一季度業績時,引得市場一片嘩然。這家中國最大的快遞公司上市之后首次虧損,且高達9.88億。
難堪的業績公布,這時市場才意識到順豐可能有問題了,原因也并不難猜,多元化轉型和市場下沉都要燒錢,新業務無法實現盈利,拖累了整體業績,這就是順豐的變革之痛。
順豐這些年的多元化業務確實不少,比如生鮮電商、嘿客門店、跨境電商、便利店、無人貨架、同城配送、冷鏈等等,但是能為順豐帶來正收益的卻不多。
比如2011年順豐在深圳推出了自營便利店,開了百余家,可是經過兩年的運營依舊虧損,之后便不再被提及。
還有零售業務嘿客,2014年,因嘿客上線,順豐商業板塊虧損6億,之后嘿客又在2015至2017年間的虧損16億元。因此順豐關閉了嘿客的大部分門店,后來又將剩下的部分門店該名為“順豐家”。再后來嘿客和順豐家都并入“順豐優選”品牌。
到2019年,“順豐優選”這個曾經被順豐寄予厚望的項目,關閉了其在上海、武漢、青島、成都等地的大量線下門店,基本退出了華東和西南市場。
2020年5月,順豐同城上線了“豐食”團餐外賣業務,面向企業員工市場提供送餐服務。這項只局限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業務,目前也沒了下文,上一則消息還停留在2020年。
像這樣多元化失敗的例子,順豐沒少干,尤其是在2017年年上市之后,多元化擴張加速,比如2019年上線的品牌順豐同城,直到今年才盈利,這些都拖累了順豐2021年一季度的業績。
對于下沉戰略,2020年,順豐成立了豐網速運,瞄準下沉電商市場,定價更優惠,當時被市場寄予厚望。
當年,由于豐網速運低單價的影響,順豐單票收入下降18.99%,到2022年時,順豐的單票收入為15.73元。在此之前的2015—2018年,順豐的單票收入在22—24元,這也意味著順豐正從中高端的定位滑落。
即使低價,豐網目前想實現盈利也很難。2022年,豐網速運虧損7.47億元,今年一季度其虧損額達1.43億元,負債總額為21.26億元。
今年5月,成立只有三年的豐網速運賣給了極兔。順豐控股在出售公告中指出,鑒于加盟模式的經濟型快遞市場環境發生變化,豐網信息目前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且持續虧損,本次出售可以消除豐網虧損對上市公司的負面影響。
豐網成立以來,雖然已打通了包括淘寶、京東、拼多多、抖音等在內的電商渠道,以及豐巢等多類末端配送自提柜和快遞驛站,但對比同是加盟方式的通達系,依然有較大差距,很多豐網的快件甚至要靠順豐的轉運中心和快遞員來配送。
其實順豐選擇在今年賣掉豐網速運,除了虧損的因素,更大的原因是為赴港二次上市做準備,有虧損較大虧損的項目必然會影響赴港上市的估值。順豐還是想繼續重走中高端路線,這樣才能在目前激烈的快遞物流市場競爭中守住自己的“快遞王”位置。
03內地多家快遞企業赴港IPO行業競爭白熱化除了順豐外,極兔快遞也宣布赴港IPO。據媒體報道,極兔速遞日前提交港股IPO申請,計劃募集5億-10億美元。
公開資料顯示,極兔速遞于2015年在印尼首都雅加達成立的快遞企業,公司創始人是原OPPO印尼業務負責人李杰。成立8年,進入中國市場僅3年。
雖然在中國市場是后起之秀,極兔速遞在東南亞地區可是排名第一的快遞運營商,2022年的市場份額為22.5%。相比于順豐賣掉豐網是為了赴港上市,極兔買下豐網其實也是為了上市。雖然豐網虧損,但是能提高極兔的定位,至少是從低端到中端。
不過據招股書顯示,極兔最近三年公司經營利潤持續虧損。中國證監會已經向極兔發文,要求極兔補充說明控制架構、信托持股、股權激勵、信息安全等情況。
今年6月28日,菜鳥集團成立了自營快遞品牌菜鳥速遞。菜鳥速遞由服務天貓超市的配送業務升級為全國快遞網絡,主打好用不貴的半日達、當次日達和送貨上門等品質快遞服務。
緊接著,市場就有消息傳出,阿里巴巴將安排菜鳥網絡在三季度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目標在12至18個月完成上市。傳菜鳥目前已聘用花旗、摩根大通和中芯證券籌備上市工作,估值大約在150億至200億美元,具體融資金額并沒有相關消息。
今年5月,樂艙物流也宣布已在港交所IPO申請。據悉,樂艙物流為中國一體化跨境物流服務提供商。
據統計,目前已經在港交所完成上市的快遞物流企業包括京東物流、嘉里物流、中通快遞-W、安能物流等。
爭相赴港上市的同時,是整個行業競爭的白熱化。
今年6月份,各大快遞公司的單票價格出現了普降的情況,韻達單票收入2.32元,同比減少9.73%;申通單票收入2.21元,同比減少11.95%;圓通速遞的單票收入為2.37元,同比下滑9.33%;順豐單票收入下降了2.44%。由此可見,在今年上半年各大快遞公司業務量上漲的情況下,單票收入卻在下降,有點價格戰一觸即發的態勢。
順豐面對這樣競爭激烈的市場,其實是意在通過此次赴港融資,借助資本的力量,實現自己的國際化戰略。
順豐2021年花費175億港幣收購可嘉里物流正為國際化做準備,將國家化作為第二增長曲線。嘉里物流業務范圍覆蓋全球58個國家及地區,在海外市場頗具規模,尤其是東南亞市場,更是深耕已久,順豐想依托嘉里物流現有的國際貨運、綜合物流實力及海外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快速熟悉海外市場、加深國際市場業務。
今年7月25日,嘉里物流發布公告,稱順豐正在以2.5億港元收購嘉里物流旗下亞太區和歐洲從事快遞服務的10家附屬公司。
借助資本力量,加速海外市場業務,順豐的第二增長曲線拋出的比較及時。順豐曾給自己定下過這樣的目標:2025年業務規模和公司價值居亞洲第一、全球第三。該目標能不能實現可能就要看赴港二次上市和國際化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