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連發4份“穩增長”方案 事關原材料重點行業
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11個部門,研究制定了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四個原材料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已于今日正式對外發布。
原材料工業是實體經濟的根基,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近30%,是經濟穩增長的重要領域。
(資料圖)
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1-7月,原材料工業整體呈現持續恢復、結構向優的發展態勢。一是行業增速穩中加快。原材料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其中7月份同比增長7.7%,比上月加快2個百分點。
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在加速形成。新材料占原材料工業比重超15%,綠色建材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0%以上。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常國武指出,當前原材料工業穩增長的壓力依然較大。從行業外部看,全球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國內需求仍然不足,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從行業自身看,傳統產品過剩問題猶存,自主創新能力依然偏弱,轉型升級任務艱巨。
綠色建材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將加快新材料等重點項目建設
8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建材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提出2023-2024年,建材行業保持平穩增長,力爭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3.5%、4%左右,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不斷提升。
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1-7月增加值占工業的4.6%,占國內生產總值約1.6%。今年上半年,建材行業總體呈現增速減緩態勢,增加值低于工業、制造業,營業收入、利潤均有所下降,行業穩增長面臨較大壓力。
“目前建材行業增長仍主要依靠水泥等傳統產業,水泥及水泥制品營業收入占建材行業收入的近40%,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占比仍較低。隨著發展方式轉變,需求結構升級,建材行業已進入以綠色低碳為主要特征的新發展階段,水泥等傳統建材產品需求量呈現穩中緩降的態勢,綠色建材、礦物功能材料、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等新興建材產業加快發展,這是行業結構調整的必然趨勢。”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邢濤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綠色建材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今年1-7月,綠色建材營業收入超過1200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
《工作方案》已經明確將健全綠色建材產品評價標準體系,進一步擴大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實施范圍,建立完善綠色建材產品認證數據信息采集機制,加快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同時,結合綠色建材下鄉活動和政府采購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試點工作,引導建材生產企業積極開展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力爭到2024年底,增加綠色建材獲證企業1500家以上,綠色建材獲證產品3000種以上。
邢濤透露,工信部正聯合相關部門研究制定《綠色建材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下一步,將加快新材料等重點項目建設。著力促進大宗產品升級,聚焦新能源等領域需求,提升新材料供給能力。
新興產業的“關鍵材料”
鋰等資源產業將迎來新方案
有色金屬戰略價值突出、應用領域廣泛,既是支撐建筑、機械、家電等產業發展的基礎材料,也是提升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材料。
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1-7月,有色金屬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比工業平均水平高2.1個百分點;十種有色金屬產量4232萬噸,同比增長7%。“但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傳統消費領域增長動力不足、出口減少、部分戰略性礦產以及高端材料對外依存度高等問題。”常國武表示。
他指出,下一步,工信部將制定促進鋰等資源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支持關鍵材料研發應用。面向航空航天、軌道交通、醫療裝備等重點領域,支持高端材料攻關,鼓勵各地結合本地區產業特點建設中試平臺,促進新材料新工藝成果應用,加強前沿材料研發布局。
拓展下游市場方面,圍繞新能源汽車、光伏等新興領域,加強上下游對接,不斷完善產品標準規范,加快開發并推廣一體化壓鑄成型車身、鎂合金輪轂、高品質多晶硅等產品。
在外貿中,有色金屬也占據著一定地位。過去十年間,我國有色金屬進出口規模從2013年的1323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3299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約10.7%,占外貿比重由3.2%上升至5.2%。不僅有力支撐了國內汽車、機械、家電、建材、電子信息等下游行業的發展,也為我國深度融入國際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帶動全球相關產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副司長肖露指出,商務部將以更大力度幫助有色金屬等行業企業拓市場穩訂單,正研究儲備政策,擬陸續出臺新能源汽車貿易合作、提升加工貿易發展水平等專項政策措施。
推動重大石化項目建設
8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應急管理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聯合發布《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明確了近兩年的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主要目標。
目標具體包括,2023年-2024年,行業保持平穩增長,年均工業增加值增速5%左右。2024年,石化化工行業(不含油氣開采)主營業務收入達15萬億元,乙烯產量超過5000萬噸,化肥產量(折純量)穩定在5500萬噸左右。
今年1-7月,原油加工量累計達4.3億噸,同比增長10.9%;重點監測的乙烯等11種主要大宗石化化工產品中有9種產量同比增長。上半年化學品制造領域投資增長13.9%,高于全國工業投資增幅5個百分點。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副司長曹傳貞表示,下一步重點從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加快節能降碳改造、推進高端化發展等方面持續發力。
加快推動重大石化項目建設,加快實施節能降碳改造。推動石化化工企業加大節能降碳改造力度,加快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先進成熟技術推廣應用。
此外,進一步聚焦石化化工工藝技術薄弱環節和裝備大型化、高端化發展方向,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創新力度,積極推進關鍵核心技術裝備開發應用,加快培育一批石化裝備領域“大國重器”。
鼓勵鋼鐵企業實施兼并重組
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1-7月,鋼鐵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較工業平均水平高2.8個百分點,全國生鐵、粗鋼、鋼材產量分別為5.3億噸、6.3億噸和7.9億噸,同比分別增長3.5%、2.5%和5.4%。
常國武指出,建筑業用鋼總體占比下降,鋼結構以及制造業用鋼增長明顯,新能源、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帶動鋼材高端化發展。
他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實施鋼材消費升級行動,著力擴大鋼鐵需求。開展鋼鐵與船舶、建筑、汽車、農機等重點用鋼領域的上下游產需對接活動,積極拓展鋼鐵應用場景。積極支持企業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引導鋼鐵產品、裝備、技術、服務等協同“走出去”。
實施龍頭企業培育行動,提高鋼鐵產業集中度。鼓勵鋼鐵企業實施兼并重組。
“對完成實質性兼并重組的鋼鐵企業,我們將研究給予更大力度的產能置換政策支持。”常國武支出,將研究制定鋼鐵規范企業分級分類管理辦法。同時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聚焦鋼鐵領域開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
(文章來源:紅星資本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