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為什么會“擠爆”深圳?
因為,“太多香港人了”“都擠爆了”“讓他們先”。
香港人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擠爆深圳。整個假期,無論是出門下樓還是地鐵換乘,都看到大包小包的港人,除了“師奶團”,這屆香港年輕人,也開始流行到深圳Citywalk。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方面深圳開門迎港客,使港人發現身邊的生活洼地價值高地,正如港人坦言:在這里,“揾返消費者嘅尊嚴”。
另一方面,深圳體現了極大包容。深圳容得下也樂見港人擠爆深圳,“你來你先”,沒有人批評港人占用了市民空間。因為深圳人最知道,來的是客,任何開放、流動之地,都不會不歡迎自己的客戶。
深港兩地之間出現的逆轉消費現象,或許會是一種新常態。
一、百萬港人涌進深圳
“到處都是香港人”
這幾個月深圳人一個普遍的直觀感受是,從哪冒出那么多香港人。
一到周末,不必說金光華廣場、卓悅匯、卓悅中心,不必說福田星河COCO Park、前海壹方城、萬象天地、皇庭廣場、壹方天地等這些靠近口岸或交通便捷的地鐵口商場港人攢動,就連南山、寶安的各大商場到樓下茶餐廳,到處是操著一口港普詢宜如何用手機點單的香港游客。甚至在上下班路上,不時也會遇到統一著裝出行的香港 “師奶團”。
在深圳逛出一定心得的香港人,還根據自己的主觀感受,整理出“深圳各大商場冷氣程度名單”。香港“師奶團”們在走街串巷中,甚至挖掘了很多深圳人都在評論區跪求的“省錢消費”,可謂“反向攻略”。
當大多數深圳人還在后知后覺深圳從哪冒出那么多香港人時,“香港-深圳”特種兵式一日游的話題早已在小紅書上被討論得熱火朝天。上周來香港玩的才40多萬人 ,去深圳玩的香港人就一百多萬, 香港人真的太愛深圳的消費了 。香港年輕人,也流行到深圳citywalk。
據了解,港人在內地旅行平均消費額約860元,有人推算,港人7月在內地消費金額或高達近40億元。
最直觀典型的案例是,在香港游客的填充下,深圳購物中心甚至有“起死回生”案例。去年皇庭廣場深陷“掛牌拍賣轉讓”風波,整個商場一度“搖搖欲墜”。如今皇庭廣場從人流量開始實現逆轉,大都是港人北上的貢獻,周末皇庭廣場餐飲門店的排隊情況,已是讓周邊居民望而卻步的程度了。
7月數據顯示,有452萬人次的香港游客去內地,有297.5萬人次的內地游客到香港。從早年的內地游客逼爆香港,到如今港人擠爆深圳。
二、深圳放招迎客
又見“香港賺錢深圳花”。
4月以來,港幣兌人民幣匯率持續上漲,成為推動香港人到深消費的一大因素。從深圳到香港的“反向代購”火了,讓港人領略到了價差之下的快樂,社交媒體上有關“香港人周末攻占深圳計劃”等另類“攻略”不斷,也吸引港人主動到深圳來“逛購”。
港幣兌人民幣匯率持續上漲
一些城中村也成為港人消費、尋味物美價廉的美食據點。一位港人社交媒體分享:周末打卡福田口岸某水療會所,368元暢玩24小時,免費電玩、幻影VR、桌球、水果飲品無限量,晚上在蟲洞過夜,第二天喝早茶、逛商圈打卡之后再返港。“太方便了,又回到3年前的同城生活,體驗得更好,每次都能跟深圳的朋友學到新東西。”
有港人表示,為什么去深圳,主要是因為內地普遍消費水平比香港低,假期在香港出門吃個飯也要幾百上千,還不如去深圳,加上交通吃飯也就幾百元有找。
港人擠爆深圳背后,大家聊得更多的是,港幣兌人民幣匯率持續上漲帶來的極高性價比這些顯性因素。
大勢所趨,深圳放招迎港客,這件事一直在做。
2月,羅湖區面向999對深港異地家庭、親友派發999元數字人民幣專屬紅包。
7月,第三屆南山體育消費季特推出香港專場,向深港兩地且使用港澳證件的實名用戶派發滿200減100元的體育用品消費券、滿200減100元體育場館消費券。
6月,深港公交地鐵實現乘車掃碼互聯互認互通;7月,“港車北上”政策正式實施。
促進深港兩地聯系的市集、營銷活動也相繼落地深圳各大購物中心。
深圳購物中心針對香港游客推出的服務/優惠(不完全統計)
據說,今年深業上城的香港消費者客流量上漲了40%;自深港兩地通關以來,至少有7家深圳購物中心面向香港游客推出專屬服務/優惠,吸引了不少港客前往消費。據統計,7月以來,前海壹方城已經接待了超千次的香港地區車輛來項目消費。
有人說,從反向代購的大火,到港人北上消費持續升溫,兩地之間出現的逆轉消費現象,令人感嘆。其實,變化之下,是港幣兌人民幣匯率持續上漲帶來的極高性價比;也是深圳購物中心針對香港旅客推出的專屬服務/優惠;更是深圳各區紛紛推出相關舉措促進深港消費深度融合.......
“不管客從何方來,拉動消費都是好事,何況是隔壁的香港”,深圳不擔心過多港人來深消費擠占本地消費空間,一副驚訝、了然淡然的狀態,深圳人在開門迎客這件事上積極又靈活,務實又大氣。
深圳包容和不放過任何機會的城市底色,再次讓人看見,一位國貿附近開清吧老板說,“現在外國人少了,香港人可不能再少了”。
三、“揾返消費者嘅尊嚴”
熱門現象背后往往是基本的經濟規律在發生作用。
港人在深吃喝玩樂,為深圳消費市場帶來一股新的增長動力,實際上也是深港從目的地到日常融合的體現。
對比香港本地的消費,深圳有著兩大優勢,一個是年輕人主導的新潮網紅化,另一個便是相對低廉的客單價。更豐富的購物選擇,相對更低的物價,使得深圳成為了香港人心中的購物天堂。
香港人為什么擠爆深圳,性價比之外,還有一些更深層的驅動。有人在這個討論下留言,只有短短幾個字,卻吸引了數千點贊,這位港人留言:揾返消費者嘅尊嚴!
是啊,揾返,尊嚴。
深圳的城市底層代碼,是商業立市,尊重市場規律尊重基本人性,也轉化為對消費個體的尊重和滿足。
有網友“Fing Chau”表示,在深圳,花錢都花得開心,就算貴過香港都值得;感覺內地的店鋪及服務員,都會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想及行多一步;根本現在的大灣區生活就是香港人夢寐以求的生活,有素質,有禮貌。
前幾天,一位香港網民發帖道:整天有人問,為什么香港人走曬返大陸消費?因為大陸消費除咗性價比高外,服務人性化。更性價比更人性化,在省錢這件事上,深港人達成高度共鳴。
“內地服務水準真是兩個字搞定:專業”
香港人夢寐以求的生活不易結論,但在深圳,在消費這件事上,港人能重拾昨日那些美好。
關于“港人擠爆深圳”,其實深圳角色其實更為關鍵。從積極推動深港消費深度融合,面對大舉到來的港口,深圳像過去幾十年一樣敞開歡迎。
深圳容得下也樂見港人擠爆深圳,“你來你先”,沒有人批評港人占用了市民空間。因為深圳人最知道,來的是客,是“客戶來的”。一個保持開放、流動之地,不會不歡迎自己的客戶。
港人看到是“揾返消費者嘅尊嚴”,深圳人看到的是“來了都是深圳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