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億”中人,“意中人”在何方?
(相關資料圖)
□段官敬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簽約心理咨詢師鄭莉接受“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時說,我國單身人群越來越龐大。《中國統計年鑒(2022)》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全國15歲以上單身人口約為2.39億人。并且,我國年輕人婚育年齡普遍推遲,《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顯示,2020年我國的平均初婚年齡28.67歲,比2010年的24.89歲增加了3.78歲。(8月23日 《每日經濟新聞》)
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2億多的“單身漢”,這個龐大數字群體,的確給人一種“脫單難”的壓迫感,讓我和我身邊單身的小伙伴驚呆了。對于不少青年男女而言,如何脫單本身就是一個靈魂之問,《中國統計年鑒(2022)》以專業視角進行一個群體圈層的統計集合,給單身人士內心來了一個重擊,我也情不自禁發出一句感嘆:同為“億”中人,“意中人”在何方?
脫單是一種能力的延伸。用專家的話來說,現代年輕人普遍缺乏談情說愛的能力,由于情感教育被忽視,年輕人往往面臨“上學期間父母禁止戀愛,畢業之后父母催促結婚”的尷尬局面。是啊,中國家庭傳統觀念里“不輕言性和感情”,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往往刻意回避婚姻、戀愛和性等話題。然而,戀愛的能力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憑空獲取”,面對突然轉入“成家立業”的軌道,年輕人難免會措手不及、束手無策。從這點來說,脫單還得從“娃娃”抓起,補齊性和感情教育這塊短板。
網絡替代不了“鵲橋”。信息時代,年輕人埋頭在網絡社交平臺,手機成為與外界溝通的法寶,線上社交“很溜”,并不等同于線下戀愛“會撩”。加上,宅、佛系等文化在不少年輕人意識觀念里滋生,更讓戀愛的“鵲橋”難以鋪就。當然,這并不是說網絡隔閡了年輕人相知交友的鴻溝,而應看到科技是一把雙刃劍。有熱情、責任、價值共鳴的青年男女,搭載網絡快車道,戀愛交友無遠弗屆;相反,不來電的青年男女,哪怕線上聊得火熱,線下也不見得“相見恨晚”。
走出去,遇真愛。網絡帶來了期盼,也帶來了欺騙。少數網絡交友、婚介等,存在詐騙、割韭菜等現象,想必也會讓不少青年男女退卻。故此,凈化網絡空間,讓真愛填充網絡生態,需要搭建線上線下互通的良性交流平臺。比如,不少地方開展各種青年男女交友活動,促進美好姻緣、成就無數好事。打破青年男女之間的戀愛隔閡,只需要一步,也是最關鍵一步,那便是“走出去”。
一見鐘情易,相敬如賓難。戀愛只是婚姻的開始,那柴米油鹽、一地雞毛才是家庭生活的常態,這也是為何“要車、要房、要彩禮”三要婚姻的由來?;橐雠c物質很難切割,猶如“戀愛不能當飯吃”的道理一樣。但不良的婚姻風氣,始終是橫在年輕人面前的“攔路虎”,甚至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加上工作壓力、養老負擔、職場競爭等等焦慮,讓部分年輕人感覺“單身很香”。一個社會和民族的良性發展,必然是以優生優育為基礎,從而實現生生不息、綿延不絕。否則,連“后人”都沒有,一切發展都是“白談”。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廣汽集團發布上半年業績,營收增長27.12%至615.88億元,凈利29.66億元,擬每10股派0.5元
廣汽集團(601238 SH)發布2023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