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征戰無數,功高蓋主被賜死,為何秦王要等他到70歲才動手?
(資料圖片)
古時候,普通人想要進入政府部門工作是十分艱難的,有些人辛辛苦苦讀好多年書,終于考取功名走進朝堂,有些人則通過加入軍隊,在每一次戰爭中獲得戰功,這樣也是一步登天的途徑。當然,如果是貴族有關系,自然不需要這么麻煩。
接下來要說的就是一名普通人,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白起。白起出生在一個普通人家,沒有什么關系和地位,從小喜歡讀兵書,研究兵法,而且經常鍛煉自己的身體。這樣的人在哪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注定是會嶄露頭角的。
白起長大后加入軍隊,因為秦國是根據軍功來進行封賞的,這種公平的規則十分適合白起這種沒有背景的人。很快,白起的才能就受到了關注,當時秦國的大臣魏冉發現了他,將他推薦給了秦昭襄王,之后白起便被任命為將軍,真正開始了自己的成名之路。
之后白起果然不負眾望,在于韓魏聯軍的對決中,憑借著自己獨到的眼光和判斷,白起大獲全勝,殲滅了敵方二十多萬人,自此白起一躍成為名將。就是這樣一員大將,為什么當時的秦王會選擇除掉他呢,如果說是因為忌憚白起的實力,那為什么要在白起七十多歲的時候才除掉白起呢?這其實就涉及到了一個話題,那就是白起和秦昭襄王日益積累的矛盾。正是長久以來,一點一滴的矛盾,才使得秦王最終下定決心除掉白起。
又由于白起自身是一個高傲的人,從來不顧及君王那可笑的自尊心,才使得他走上了末路。秦國在與趙國對壘長平的時候,白起這種久經沙場的老將,對上了只會讀兵書的趙括,結局自然可想而知,趙國大敗,白起發揚了他一貫的殺神風格,將四十萬趙國俘虜全部處死,這件事也反映出白起的性格確實有一些問題。
取得巨大勝利后,白起決定直接一鼓作氣,滅掉趙國,不給其翻身的機會,可是當時的秦王受到了范雎的建議,認為這時應該修整,所以讓白起撤軍,白起十分生氣,可是有沒有什么辦法,只好放棄了追擊。因為這件事,白起徹底對秦王失望,借口生病在家休養,之后秦國果然打不過趙國了,秦昭襄王想到了白起,可是白起賭氣,一直找借口不去領兵打仗。這使得秦王的耐心終于耗盡了,最后賜死了白起。可以說白起的結局是可悲的,沒有遇到真正賞識自己的君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