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出力,共建單位出資,他們將社區共同記憶畫上墻
日報大武漢客戶端8月23日訊(見習記者陳星雨 通訊員劉媛)你一筆,我一畫,300平方米外墻多了五彩的顏色,三小貓嬉鬧、公園、操場、教學樓等社區共同記憶元素在墻面呈現。8月23日,江漢區新華街道省運社區十二初教師宿舍小區內,居民、下沉黨員與共建單位工作人員提著墻漆桶,拿上小粉刷,共同將社區記憶畫在院內的文化墻上。
校園場景文化墻繪設計圖紙。 見習記者陳星雨 攝
(相關資料圖)
記者現場看到,院墻上一共是兩幅圖,分別是公園和操場的場景。“畫什么內容,這都是由居民說了算?!笔∵\社區負責人介紹,小區1989年建成,在5月份完成了一系列的社區環境微改造,原本斑駁的墻面被粉刷成整潔的灰色墻面,統一卻不夠有生氣。于是,社區工作人員拎著小板凳來到小區門口,邀請居民來“咵咵天”,共同尋找升級方案。
最早一批入住的李爺爺提出:“小區已經經歷了34年的變遷,有老鄰居們搬走也有新租戶搬來,其實可以借著墻面美化讓大家聚在一起談談對小區的記憶?!贝颂嶙h一出,立馬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和支持。
居民、下沉黨員與共建單位工作人員共同繪制社區文化墻?!∫娏曈浾哧愋怯?攝
在社區、居民和社會組織的共同策劃下,一場墻面美化共創招募開放日活動在小區的入口長廊內拉開帷幕。年齡不同、行業不同、愛好不同的居民,把他們的建議和想法寫在便利貼上,在長廊內暢所欲言。
十二初教師宿舍小區的居民有一半是退休教師,校園成為居民記憶的一個重要元素。不少居民常去的中山公園也被納入設計構想,讓大家推門見綠。門衛阿姨三年前養的三只小貓是許多居民的好朋友,在這次的意見收集中多次出現。
結合居民的點子,校園、公園以及小貓這樣承載著居民共同記憶的場景和圖案構成了文化墻的設計稿。最終方案發布后,都獲得居民的一致好評。
居民在墻繪前與小貓玩耍。 見習記者陳星雨 攝
8月23日,“你好鄰居,下樓對‘畫’吧!”社區文化墻共同締造活動舉行,居民們都躍躍欲試,9點就開始填涂色塊,比原定的時間提早了一個小時。轄區七家共建單位不僅在前期出資合力為社區購買顏料和工具,在繪制時,也都安排人員前來參與。300平方米的墻,眾人花費2個小時就完成了全部圖案的上色。
繪制過程中,創意想法還在不斷涌現?!拔矣X得小貓走路應該有腳印的?!?2歲的張嘉祺在門口墻面上的小貓周圍畫上貓爪印,在原本的設計上錦上添花。路過的居民也都覺得栩栩如生,心里感到溫暖親切。
社區負責人表示,省運社區老舊改造不局限于簡單的外立面改造,而是為其注入新的人文元素。把共同的記憶“留下來”,喚起居民心靈深處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編輯:丁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