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科技業兩大焦點:“吃獨食”的英偉達、“打開IPO窗口”的Arm
海外科技業兩大焦點:“吃獨食”的英偉達、“打開IPO窗口”的Arm
華爾街見聞
(資料圖片)
至少在未來一段時間,與AI硬件相關的大部分利潤可能會繼續集中在英偉達身上;ARM估值或高達640億美元,有望成為有史以來第三大科技公司IPO。
本周,海外科技界迎來兩大重磅新聞——英偉達的炸裂財報和軟銀旗下芯片公司Arm的IPO申請。
之所以重磅,是因為,英偉達的輝煌業績為下游的AI玩家掃清了障礙,Arm則有望打開關閉已久的IPO市場的“窗口”。這可能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一年的科技股走勢。
新計算時代,AI站在英偉達的肩膀上
無論對于本身還是AI行業,英偉達的二季度業績都具有里程碑意義。
根據周三公布的財報,英偉達二季度營收同比翻番至135億美元,這在所有大型芯片制造商中幾乎沒有先例。
其數據中心業務更加強勁,在人工智能火爆需求的推動下,二季度,英偉達數據中心營收達到了創紀錄的103.2億美元,僅一個季度就翻了一倍多。
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在公司盈利報告中表示:
一個新的計算時代已經開始。世界各地的公司正在從通用計算向加速計算和生成人工智能(AIGC)過渡。AIGC的競賽正在進行。
黃仁勛早前表示,價值1萬億美元的全球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將從傳統的服務器中央處理單元(CPU)轉移到圖形處理單元(GPU),后者能夠更好地為AI等新應用所需的并行計算提供動力。
這對英偉達來說是個好兆頭。
作為AI“背后的巨人”,英偉達的GPU較競品而言更受客戶青睞,因為它們的性能與英偉達強大的軟件編程平臺生態系統CUDA更加完美地結合。十多年來,AI公司一直在CUDA上構建和共享AI相關工具和軟件庫,促使當下AI應用程序的構建更容易也更快速。
這就是所謂的粘性優勢。因此,當投資者叫囂著Arm將成為下一個英偉達時,會被現實狠狠地打臉。
至少在未來一段時間,與AI硬件相關的大部分利潤可能會繼續集中在英偉達身上,而不是其他公司。
財報顯示,非GAAP口徑下英偉達二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422%,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67.4億美元,比AI賽道的其他任何一家公司都多。
黃仁勛在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表示,英偉達明年的訂單前景廣闊。大型互聯網公司、企業和初創企業將AI項目放在優先事項,因此,向GPU的結構轉變可能會持續數年。
然而,英偉達獨占鰲頭是其同行的痛苦,尤其是傳統服務器硬件和芯片制造商。對首席信息官的最新調查顯示,技術買家在增加AI投資的同時并沒有擴大總預算,而是“拆東墻補西墻”。
Arm——有史以來第三大科技公司IPO?
除了英偉達財報,科技界本周迎來第二大利好——在經歷了兩年的低迷活動后,IPO市場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重新開放。
Arm周一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招股說明書,計劃在納斯達克證券市場進行首次公開招股(IPO),證券代碼為“ARM”。
但截至目前,IPO市場仍然死氣沉沉。根據復興資本的數據,今年迄今,有68家IPO籌集了99億美元,相比之下,2021年同時期,共有281家公司IPO籌集了963億美元。在過去十年中,同時期平均有129家IPO籌集了330億美元。
這就是為什么,對于IPO市場而言,Arm上市可能是一個生死攸關的時刻。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Arm將可能創造2021年10月特斯拉勁敵Rivian募股137億美元以來最大的美股IPO,并將有望成為僅次于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和2012年Facebook上市的第三大科技業IPO。
本月稍早有媒體稱,Arm計劃9月首周開始路演,第二周確定IPO的計劃發行價,Arm的估值在600億到700億美元。上周有媒體稱,軟銀最近從愿景基金那里買入了25%的ARM股份,這筆交易對Arm的估值略高于640億美元。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華為首席運營官何剛:兩周內超500萬用戶升級鴻蒙HarmonyOS 4 系統,用戶凈推薦值相比上代提升 16%
華為首席運營官何剛:兩周內超500萬用戶升級鴻蒙HarmonyOS4系統,用戶
迪哲醫藥(688192.SH):股東Imagination V以大宗交易減持1.0110%公司股份
格隆匯8月26日丨迪哲醫藥(688192 SH)公布,公司于2023年8月25日收到公
寧德時代4C新品左手野心、右手焦慮:被比亞迪反超后欲獨霸鐵鋰超充電池市場,A股“神行”概念股紛至沓來但技術卻難飛入尋常百姓家
財聯社8月26日訊(編輯俞琪)繼今年實現麒麟電池量產、發布凝聚態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