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液一哥”天賜材料上半年凈利“腰斬”,進軍海外能拯救業績嗎?
碳酸鋰價格斷崖式下跌,“電解液一哥”天賜材料(002709.SZ)也不復往年風光。
天賜材料8月14日晚間披露半年報,財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9.87億元,同比下滑22.9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88億元,同比大降55.67%。
(資料圖)
去年平均單季凈利潤超過了14億元,今年用了半年時間都未能達到這個水平。
國內新能源產業鏈供需關系格局階段性失衡,為此破局,天賜材料將目光瞄準了海外市場。
“我們已經調研很長時間了,從去年下半年起就有專門的團隊在海外,做研究、跟潛在合作方溝通等等做了很多的準備。”天賜材料投關部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表示。
今年,天賜材料已為北美及歐洲市場提出了較大的投資、建廠方案,企圖以全球化的布局來平衡供需關系。
在披露半年報的同時,天賜材料還披露了一則境外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預案,計劃募資不超過59.78億元人民幣用于海外設廠及國內擴產。這是公司近三年的第三次募資。
那么,海外市場能助天賜材料重回增長軌道嗎?
8月15日,天賜材料股價下跌1.56%,收于35.91億元。公司最新市值691億元,距兩年前峰值時約1600億元,已蒸發約900億元。
電解液價格大跌吞噬利潤
天賜材料有著鋰電池材料和日化材料兩大業務。
其中,鋰電池材料營收占比已超過九成,主要包括電解液和正極材料磷酸鐵鋰,下游涉及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和儲能領域。
事實上,天賜材料上半年核心產品銷量還在增長。電解液及正極材料磷酸鐵鋰銷量均同比增長約39%,但由于受到原材料價格波動等影響,電解液價格大幅下降,公司營業收入也下降超過兩成。
天賜材料主要原材料包括六氟磷酸鋰、碳酸鋰、高純碳酸鋰等,直接材料成本占營業成本超八成。
安泰科國產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在2022年期間持續處于高位,11月期間還曾達到57萬元/噸。受新能源產業鏈供需關系影響,2023年以來碳酸鋰價格俯沖,一度在4月跌至最低17萬能元/噸,之后有所反彈,8月14日報價25.65元/噸。這一價格仍是去年高位的一半不到。
天賜材料的拳頭產品電解液價格表現更為慘淡。
Wind數據顯示,電解液磷酸鐵鋰的價格最高時曾超過11萬元/噸,今年年初跌至5.30萬元/噸。近期碳酸鋰價格有過一波反彈,但電解液磷酸鐵鋰無此跡象,繼續回落,8月14日報價2.80萬元/噸,自高位最高回落幅度近75%。
可見,原材料和產品二者聯動定價機制短期失效,對生產成本控制造成壓力。受此影響,天賜材料盡管在努力擴大銷量,但仍不敵價格的回落幅度。
“從去年四季度開始我們在調整經營策略,在降本增效方面做得更多。”天賜材料人士表示,比如資源循環,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比如保證銷量,希望用這個方式平滑經營業績,以量補價。
錯判形勢,高位囤原材料,也是天賜材料成本難大降的原因。2022年底,碳酸鋰高位之時,公司存貨高達23.74億元,較2021年底增加了11.22億元。2023年上半年末,存貨已降至17.17億元,仍是一個較高的水平。雖較去年末少了約6.5億元,但更多地是因為存貨價格回落引起的。
東吳證券研報分析稱,天賜材料二季度電解液單噸凈利0.6萬元左右,環比下降15%,其中高價碳酸鋰庫存影響盈利1000元/噸左右。
“之前漲太多了,脫離了實際走勢。”天賜材料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今年上半年的下跌是由下游傳導至上游。“下游去庫存,導致需求不足,需求不足引起原材料價格下跌。”
存貨方面,天賜材料已有意識進行控制。該人士稱,價格下跌的過程中,產業鏈庫存都偏低,“我們自己庫存基本上也是兩周左右”,市場依然觀望情緒濃厚。
對于下半年電解液價格走勢,天賜材料人士認為,下半年是行業的傳統旺季,預計三四季度需求會有所改善,原材料價格會相對穩定。
加速為歐美市場設廠
為對抗原材料周期的變化,天賜材料已多方面做出了努力。不過這些改變尚處于前期布局期,對上半年業績貢獻有限。
首先,提高核心原材料的自供比例。
天賜材料近年來在進行“一體化”的產業布局,核心原材料自供比例正不斷上升。
中報顯示,六氟磷酸鋰、LiFSI(雙氟磺酰亞胺鋰)自供比例達到92%以上,部分核心添加劑自供比例達到80%以上。
其次,布局電池回收、粘結劑等新業務。
天賜材料已形成電池拆解及回收、高純碳酸鋰提純等業務布局,希望以此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鈉離子電池方面,天賜材料表示,公司已有鈉離子電池電解液的解決方案和核心材料六氟磷酸鈉及NaFSI的技術儲備,產能上可實現現有產線的快速切換。
同時,天賜材料于2022年切入正負極粘結劑及鋰電池用膠類產品業務。中報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有部分粘結劑產品通過客戶驗證并批量銷售,電池用膠類已形成一定市場規模。
再次,天賜材料將增長點轉向了海外市場。
天賜材料2019年起開始海外布局,但至今年上半年海外市場并未有較大突破,營收占比仍在3%左右。不過今年起,公司正加快速度海外設廠,先后設立捷克天賜、美國天賜、德國天賜。
“我們已經調研很長時間了,從去年下半年起就有專門的團隊在海外,做研究、跟潛在合作方溝通等等做了很多的準備。”天賜材料投關部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表示。
考察過后,投資、設廠緊跟而來,歐洲、北美兩大市場皆有。
6月26日,天賜材料董事會審議通過了設立摩洛哥子公司的議案,計劃投資不超過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億元)設立全資摩洛哥實體公司,從事鋰離子電池材料的生產及銷售業務。
摩洛哥雖為非洲國家,但與歐洲隔海相望,天賜材料這一布局意在歐洲市場。
公告稱,摩洛哥具有豐富的磷礦資源,地理位置好,政治經濟環境穩定,外貿政策友好,在摩洛哥設立子公司為更好地開拓歐洲市場做準備。
同日,天賜材料提出,擬通過北美德州天賜在德克薩斯州建設年產20萬噸電解液項目。項目建設周期30個月。
天賜材料表示,項目建設完成后,能滿足北美地區對動力電池電解液市場增長形成的未來產能的需求。
議案提出后僅幾個交易日,德州天賜便火速拿地。其以2929.33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13億元),買下一塊面積95.388英畝的工業用地,且在上半年的最后一天已完成過戶手續。
“目前公司已在歐洲建立了OEM工廠,具備1.3萬噸的電解液年產能,后續電解液的布局主要考慮北美和摩洛哥建設。”7月中旬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天賜材料董事長徐金富表示,北美的選址除了配套客戶,主要考慮交通的便利性,距離河道港口近,建設方面會比較方便;摩洛哥目前公司仍在做前期規劃中,海外項目推進仍然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需要綜合考慮如地緣政治、當地政策等因素。
“我們瞄準的就是國際化和一體化。”天賜材料投關部負責人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海外市場還沒有發展起來,現在的產能也是瞄準2025年以后的海外需求,所以提前進行布局,“希望海外市場的份額能上來”。
目前,天賜材料擁有廣州、九江、天津、寧德、宜春、池州、臺州、溧陽、福鼎、佛岡、宜昌、四川(在建)、摩洛哥(籌建)、美國(籌建)等基地。
近三年年年有募資
僅海外擴產,天賜材料就面臨超過22億元的支出,更何況公司在國內還有大量在建項目。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在建工程28.10億元。
為解決資金缺口,天賜材料計劃境外發行GDR。公司計劃募資折算后不超過人民幣59.78億元用于四大產能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包括摩洛哥天賜年產30萬噸鋰電材料項目、美國德州天賜年產20萬噸電解液項目、四川眉山天賜年產30萬噸電解液項目、廣東江門天賜年產20萬噸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項目。
四大項目建設周期在12個月至24個月不等,均為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六氟磷酸鋰、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生產制造能力。
在境外發行GDR預案中,天賜材料也提到了歐美設廠的必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天賜材料近三年的第三次募資。公司在2021年定增募資16.65億元,2022年又發行可轉債募資34.11億元。加上IPO融資和此前的數次定增,Wind數據顯示,公司上市以來已直接融資62.53億元。
天賜材料境外發行GDR擬募投項目
這種海外設廠的做法,在未來一年內仍處于投入期,難以有效快速貢獻業績。
與此同時,國內市場已處于電解液產能過剩期。國內項目未來投產,產能又如何消化呢?
天賜材料投關部人士認可“國內產能過剩”這一觀點,不過他稱:“我們的產能是根據明年的需求做出的判斷。整體行業本身確定會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長,我要進一步提高市占率,增長速度要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他還認為,產能過剩是每個行業都會經歷的,“退潮的時候,對龍頭是利好的”。
機構也對行業龍頭給出了優于同行的判斷,不過天賜材料今年業績下滑趨勢未改。
華泰證券研報認為,行業下行周期天賜材料成本優勢愈發凸顯,市占率有望進一步提升,預計今年電解液出貨量50萬噸。中長期來看,公司LiFSI等利潤較高的新型鋰鹽,有助增厚利潤,有望對沖部分行業負面影響。同時,海外布局有望提升公司海外市占率,打開增長天花板。
東吳證券研報預計天賜材料今年出貨45-50萬噸,同比增長超40%。盈利方面,預計公司全年單噸凈利可維持0.6萬元左右,好于行業平均水平。同時,正極業務上半年虧損,下半年有望開始貢獻利潤。并預計公司全年歸母凈利潤35.18億元,同比下滑38%。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拆拆拆! 金華這個地方征遷又有最新消息,7個小組率先達到100%!金華雙溪西路入戶評估工作完成率超九成!
拆拆拆!金華這個地方征遷又有最新消息,7個小組率先達到100%!金華雙溪